阿膠的營養價值
阿膠是一味補血良藥,它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寶”,《神農本草經》中將其列為“上品”,《本草綱目》更稱它是“圣藥”。阿膠的功效以補血為主,此外還具有滋陰、潤燥、止血、安胎、調經等功能。生活中,它既能治病,又能強身,并能美容、養顏,至今仍是中醫治療血虛的首選藥物。
阿膠性質平和,安全無毒,主要成分是各種蛋白質、氨基酸和鈣。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阿膠能促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形成,改善血鈣平衡,改善骨髓細胞的造血功能,防止失血性休克的發生。
阿膠并不是女性的專利,對于體質虛弱的男性朋友,同樣適用。曹操的兒子曹植曾經做過“東阿王”。據說,他初到東阿的時候,體質虛弱,骨瘦如柴。后來常食阿膠滋補,身體日漸強健。曹植感慨萬千,作《飛龍篇》說:“晨游泰山,云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西登玉堂,金縷復道。授我仙藥,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此詩中所說的仙藥,就是東阿的阿膠。
阿膠養血滋陰,強身健體,還能延緩衰老。宋代理學大師朱熹非常孝敬他的母親,他在一封家書中勸母親,“慈母年高,當以心平氣和為上。少食勤餐,果蔬時體。阿膠丹參之物,時以佐之。延庚續壽,兒之祈焉”。寥寥數語,孝心躍然紙上。明代名人何良俊作詩《恩生》,這樣說道:“萬病皆由氣血生,將相不和非敵攻。一盞阿膠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現代研究表明,阿膠中含有明膠原、骨膠原、蛋白質及鈣、鉀、鈉、鎂、鋅等,其所含有的蛋白質水解后,能產生18種氨基酸。這些成分,就具有營養人體、防止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
說起阿膠的補血功效,還有一個故事呢。據說從前,山東阿城鎮上住著一對年輕夫妻,男的叫阿銘,女的叫阿橋,兩人靠販驢為生。阿銘和阿橋成親五年后,阿橋有了身孕。不料,阿橋分娩后氣血損耗,身體極度虛弱,整日臥病在床,吃了許多藥,也不見好轉。阿銘聽老人說驢肉能補,便讓伙計宰了一頭小毛驢,把肉放在鍋里煮。誰知煮肉的伙計嘴饞,肉煮熟了,便從鍋里撈出來吃,其他伙計聞到肉香,也圍攏來吃,一鍋驢肉不大一會兒全進了伙計們的肚里。這下,煮肉的伙計慌了,拿什么給女主人吃呢?無奈,他只好把剩下的驢皮切碎放進鍋里,倒滿水,用大火煮,熬了足有半天才把皮熬化了。伙計把它從鍋里舀出來倒進盆里,卻是一盆濃濃的驢皮湯。湯冷后,竟凝固成黏糊糊的膠塊。阿橋平時喜吃素食,不曾吃過驢肉,嘗了一口,只覺得噴香可口,沒幾頓便把一瓦盆驢皮膠全吃光了。幾日后奇跡出現了,她食欲大增,氣血充沛,臉色紅潤,有了精神。事隔年余,那位伙計的妻子也分娩了,產后氣血大衰,身體十分虛弱。伙計想起阿橋吃驢皮膠的事,便向阿銘、阿橋夫妻借了頭毛驢,把毛驢宰了,將驢皮熬成膠塊給妻子吃。沒過幾天,他的妻子也氣血回升,膚肌紅潤,大有起色。自此,“驢皮膠大補,是產婦良藥”的說法,便在百姓們中間傳揚開了。
阿膠調節月經的功能十分突出。據史書記載,清朝咸豐年間,慈禧太后(時為貴妃)患有“血癥”,月經不調,子宮出血,經御醫長期治療始終不能見效。戶部侍郎陳宗媯奏告咸豐皇帝,建議用東阿阿膠治療。慈禧便試著服用阿膠,沒過多久,血止住了,病也慢慢好了,之后還順利產下一個男嬰,這就是后來的同治皇帝。慈禧因此對阿膠情有獨鐘,終身服用,阿膠也由之被譽為御用品。
阿膠善于補血養顏,改善膚色。唐代美女楊貴妃皮膚極好,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這里的“凝脂”,說的就是楊貴妃的皮膚細嫩光滑。那么,楊貴妃有什么美膚秘訣嗎?當然有!唐代的詩人肖行澡說出了楊貴妃美膚的秘密,原來她“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為了皮膚細嫩光滑,楊貴妃每天都吃一道叫做“阿膠羹”的藥膳。
| 感動 | 同情 | 無聊 | 憤怒 | 搞笑 | 難過 | 高興 | 路過 |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