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典 共話阿膠

阿膠,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以產于山東東阿縣者為最佳。對其主治功效,歷代醫家均有論述。
漢代,《神農本草經》載阿膠“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氣。”此時阿膠以為臨床常用之品,多取其滋陰補血、安胎止血之效。僅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應用阿膠的方子就達12種。
《傷寒論》治療陰虛陽亢,心煩不得臥的黃連阿膠湯,即用阿膠
又如《金匱要略》中的膠艾湯,用川芎、甘草各
晉唐時期,阿膠的顯著療效和“歲常煮膠以貢天府”的影響,對后世將其視為調補饋贈之品,起到了一定作用。
唐《藥性論》稱阿膠“主堅筋骨,益氣止痢”。《千金食治》又謂其“治大風”。這個時期,既取其做補益藥餌以食療,又常取其止血以治療出血諸癥。
“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這句美文取自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的《秋夜梧桐雨》。文中寫貴妃死后,唐明皇相思夜不能寐,聽見雨打梧桐,更添愁悶,只好拿一碗貴妃愛吃的阿膠,去想象那在阿膠滋補下的似羞粉腮。
切不要以為只有貴妃鐘愛阿膠,實際上當時整個唐朝皇室上上下下食用阿膠蔚然成風。為何這些隴西鮮卑族豪強的后裔們會對這些皮子熬制的膠這樣感興趣?據說當年還是秦王的李世民金戈鐵馬,大有一統天下之勢,但在山東境內,卻遇到強人王世充。一陣廝殺下來,李世民小受頓挫,人困馬乏,遂引軍進入東阿縣休整。東阿人就以驢皮阿膠熬湯來擁軍,大隊人馬第二天精神煥發,一鼓作氣打敗了王世充。自此李世民對阿膠的功效贊不絕口,列為貢品。
唐代《元和郡縣治》記載道,太宗時,派遣大將尉遲恭光臨東阿縣,封存阿井,宣布至此之后,當地閑雜人等一律不得私啟井封,制造阿膠,否則殺無赦。只有官家才可以“啟封而取水”,“熬膠進貢”。盛唐人開食補阿膠之先例。
宋元年間,出現了我國最早的國家醫藥編纂出版機構——校正醫書局,整理重要的醫經典籍,大大促進了中醫藥學的發展。由于大量方書的出現,對阿膠的認識也更加深入。如《日華子諸家本草》謂阿膠“治一切風,并鼻洪、吐血、腸風、血痢及崩中帶下”。可見此時除繼用阿膠治療各種出血癥外,對于大便秘結、腸風下痢、陰虛燥咳亦常配伍應用。由此可見,阿膠不僅用于止血較漢、唐范圍更廣,又可用其治療咳喘、便秘,以至目疾諸癥。
明代,我國已進入封建社會的后期,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中醫藥學亦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才輩出,名著迭起。此時對阿膠的認識和應用也更加廣泛和深入。
李時珍在總結前人用藥經驗的基礎上,在《本草綱目》中稱阿膠“療吐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病、血枯、經血不調、無子、崩下、帶下、胎前產后諸病。男女一切風病……虛勞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該書全面系統的闡述了本品的效用范圍。
在這一時期的臨床應用中,尤以止血、治痢為多。《古今醫鑒》中則載有膠艾四物湯,用阿膠珠、艾葉(醋炒)、當歸、白芍、熟地黃各
至清中葉,阿膠的功用進一步擴大。《綱目拾遺》中指出,阿膠能“治內傷腰痛,強力伸筋,添精固腎”,提出了阿膠補腎的作用。
黃宮繡在《本草求真》中亦說:“既入肝經養血,復入腎經滋水。水補而熱自制,故風自爾不生。”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在漢代張仲景炙甘草湯、黃連阿膠湯的啟動下,根據溫病易于傷陰的病理變化特點,以及阿膠善于添精補腎的作用,又創制了多種治療輕重不等的虛風之方。
近年來,廣大醫務工作者與專家學者,繼承前賢的經驗,取本品滋陰潤燥、補血止血、安胎之功,將黃連阿膠湯、炙甘草湯、補肺阿膠湯、膠艾四物湯、清燥救肺湯、阿膠雞子黃湯等名方運用于臨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此外,對阿膠及其復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發現阿膠含有豐富的骨膠原,水解可得蛋白質和氨基酸等。服用后,有加速人體內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生成的作用,從而改變人體全身功能,同時可改善人體內鈣平衡,促進鈣的吸收和在體內存留,使血鈣略有增高。
動物實驗表明,阿膠有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的作用,且能升高血壓,可對抗創傷性休克。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人們需求的日益發展,近年來,又出現了許多阿膠的新劑型和成藥。如山東東阿阿膠生產的復方阿膠漿,就是根據中醫“氣血互生,氣生血長”的理論,將滋陰補血的阿膠、熟地與大補元氣的人參、黨參配合起來,佐以山楂健胃消食,防止上火燥滯,不僅達到補氣養血、生精填髓、增加白細胞的目的,而且補而不燥,適合四季服用,是癌癥患者放、化療后康復的好幫手。
臨床驗證表明,復方阿膠漿具有顯著增加白細胞的作用,總有效率為79.33%,對病程在3個月以內的患者,顯效率達90.91%。
阿膠備受歷代醫家推崇,《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甚至稱它為圣藥,意思是說,阿膠男女老少皆宜,四時服用無妨,藥療食療兩便,功效不會減一分,是日常進補,常年養生的佳品。
| 感動 | 同情 | 無聊 | 憤怒 | 搞笑 | 難過 | 高興 | 路過 |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