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養生的探索發現之旅
阿膠,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珍品之一,與人參、鹿茸并稱為“中藥三寶”。東阿阿膠已有2500年歷史,自北魏以來一直作為向皇帝進貢的貢品。在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被李時珍《本草綱目》稱為“圣藥”。
阿膠滋陰補血,可以通過強大的調理氣血的功能祛除女性各種婦科病癥。而且含有能夠消除自由基的小肽成分,可以促使成纖維細胞產生膠原蛋白,維護皮膚彈性,防止衰老。連續多年的阿膠膏吃下來,中醫養生的效果相當明顯。
從自己熬制川芎、黨參、黃芪、當歸、枸杞、阿膠、紅棗的美容養顏湯開始認識阿膠,并在新身體驗了東阿阿膠原粉制作了一些冬季進補的美食,就算寒潮降溫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畏寒怕冷,感受到阿膠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后,發現秋冬進補真的離不開阿膠啊!
早些年報道過很多魚目混珠的所謂阿膠,那種作坊式生產,牛皮、馬皮充斥其中,讓我們在養生的同時憂心仲仲,萬一用了不好的阿膠豈不適得其反?
12月22日,農歷冬至。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個傳統的24節氣之一已經不再那么重要,北方生活的人可能還有吃餃子的習慣。這一天,對阿膠人來說卻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這一天,中國冬至阿膠膏滋節開幕。
借2010中國冬至膏滋節暨東阿阿膠文化節之行讓我一睹阿膠養生之源的行行色色。
阿膠之魂---東阿水
東阿縣地處魯西平原,東依泰山,南臨黃河,被譽為“萬戶喜鵲吉祥地,千年阿膠福壽鄉”。
好膠源自好水,東阿縣地下水“性趨下,清而重”所以熬制過程中,雜質上浮,制作出的成品東阿阿膠質地純粹,水中的大量礦物質可助藥性發散,療效迅速。原來東阿地下水發源于泰山與太行山兩山山脈的交匯之處,大雨落地后,沿著泰山、太行山的石縫不屈不撓地滲透,匯聚成一股巨大的伏流而成了地下河。說這水不屈不撓恐怕還不足以表達其艱辛,地質學家們說,這股水居然要兩億年才能形成。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阿膠也得用這東阿之水練就才能稱之為真正的阿膠。故“出東阿,故名阿膠”。
這次東阿之行見證了歷史悠久的九朝貢膠點火取水熬制儀式,“九朝貢膠”是東阿阿膠中的極品,因歷代進貢朝廷,需要9天9夜、99道工序煉制達到陰陽平衡之極,滋補效果最佳。
在冬至的在子時前刻帶領老膠工祭典藥王,子時用木桶從阿井中取東阿至陰之水,用桑木根點火、選用整張的優質烏驢皮,用金質煉膠鍋以傳承千年的保密工藝熬制出的極品阿膠。
阿膠工藝--傳統+現代=品質的保障
這是一個微縮的關于古代提煉阿膠的流程。在阿膠博物館里進行了模型再現,讓我們見識到傳統制膠工藝的復雜和精心。
東阿的現代化生產線,雖然只看了后面的工藝,卻是傳統工藝,現代化的操作。
原料:驢皮。參觀了驢皮資源庫,據說這驢皮的來源也是相當有講究,除了九朝貢膠的專門烏驢皮,大多驢皮都來自東膠的原料基地,這皮子也是要頭尾耳四蹄一點不能落的整驢皮,經過晾曬徹底干后備用,東阿阿膠的原材料優勢顯而易見。
阿膠美食
這次真是不虛此行,不僅見識到阿膠悠久的歷史文化,還品嘗到各款正宗的阿膠食品和原汁原味的阿膠美食。
阿膠產品:阿膠塊、桃花姬阿膠膏、復方阿膠口服液、阿膠棗…j最后的九朝貢膠只能留口水了。

當然看到養生體驗館里的師傅現場制作固元膏,發現原本那么復雜的過程,居然30分鐘內就能搞定,太神奇了。
出自東阿賓館大廚之手的特色養生阿膠大餐:阿膠大排、阿膠米粉肉、阿膠牛肉湯、阿膠湯…不勝枚舉,品美食的同時達到了養生的目的。其實只要留意,生活中處處可以發現養生的妙法。看了這些美食,大大加深了我對阿膠的喜愛,萌發了繼續將阿膠美食進行到底的想法,除了傳統養生阿膠美食,開發新菜樂趣更多哈。
這次東阿阿膠文化節之行,讓我真正認識到阿膠的傳統中華文明,見證東阿阿膠將中國傳統的滋補文化發揚光大。發現養生原來如此簡單,原本達官貴人才吃的上的傳統名貴中藥,如今走進尋常百姓家,感慨一下,生活是如此之美好。
| 感動 | 同情 | 無聊 | 憤怒 | 搞笑 | 難過 | 高興 | 路過 |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