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剛過,天氣驟冷,人們也開始張羅起進補。據了解,近幾年,在江浙滬一帶秋冬進補選擇吃膏方已成為一種潮流。專家建議,比起平時熟悉的燉靚湯、喝補品,吃膏方不僅能“補身體”,更能“刪多余、補不足”,調整體質達到平和狀態。因此,中醫膏方(內服)作為獨具中醫特色的中藥劑型,在全國各中醫醫院臨床治療、中醫治未病、中醫保健等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為了進一步弘揚傳統中醫膏方文化,展現中醫膏方的獨特文化魅力,推動膏方在預防治療保健領域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11月13日,山東省第二屆膏方文化節將于11月13日在濟南舉行。這無疑給熱愛中醫養生的人們帶來更科學、更專業的指導。
膏滋療法,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進補膏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保健醫療方法,其歷史源遠流長。
什么是膏方
漢代《神農本草經》謂“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這段文字,是膏滋療法最早的論述。漢唐以前的膏方“膏”、“煎”同義, 煎包括膏,膏屬于煎的范疇。凡稱“膏”者,一般含有動物類藥。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如金水膏有潤肺化痰功效。到了宋代,煎則逐漸為膏所代替,但仍兼有治病和滋養的作用。
膏方發展至明清,已進入成熟階段,漸成為滋潤補益類方劑的專用名稱,故又稱“膏滋”,而“煎”則轉為水煎劑的同名語。膏方,在中醫理論里是一種具有高級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成藥。它是在大型復方湯劑的基礎上,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而確立不同處方,經濃煎后摻入阿膠、鹿角膠等輔料而制成的一種稠厚狀半流質或凍狀劑型,屬于中醫里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膏的含義較廣:如指配方,以油脂為膏;如指形態,以凝而不固稱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為膏。
膏方的作用
一、補虛扶弱。凡氣血不足、五臟虧損、體質虛弱或因外科手術、產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復期出現各種虛弱癥狀,均應冬令進補膏方,能有效促使虛弱者恢復健康,增強體質,改善生活質量。
二、抗衰延年。老年人氣血衰退,精力不足,臟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進補膏滋藥,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機體各臟器功能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下降,出現頭暈目眩、腰疼腿軟、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記憶減退等,進補膏方可以增強體質,防止早衰。
三、糾正亞健康狀態。膏方對調節陰陽平衡,糾正亞健康狀態,使人體恢復到最佳狀態的作用較為顯著,在節奏快、壓力大的環境中工作,不少年輕人因精力透支,出現頭暈腰酸、疲倦乏力、頭發早白等亞健康狀態,膏方可使他們恢復常態。
四、防病治病。針對患者不同病癥開列的膏方確能防病治病,尤其對于康復期的癌癥病人,易反復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藥,不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體內貯存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助于來年防復發,防感冒,增強抵抗力。
膏方進補適用人群
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抵抗力差、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節,可以結合病癥,一邊施補,一邊治病,這樣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作用更大。
亞健康人群:現代社會中青年工作生活壓力和勞動強度很大長期睡眠及休息不足,均可造成人體的各項正常生理機能大幅度變化,抗病能力下降,從而使機體處于亞健康狀態,這就非常需要適時進行全面整體的調理。
女性:對于女性來說,脾胃主全身元氣,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當脾胃正常運轉時,全身的營養不斷得到補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隨之增強,臉部就會紅潤,皮膚就會充滿光澤和彈性。
膏方最佳服用季節——冬季
因為冬季寒冷,人們的食欲加強,消化功能旺盛,是進補的大好時光。
目前冬令進補,不外乎食療(食補)和藥療(藥補)兩個方面。隨著老百姓越來越崇尚回歸自然的療法,配服膏滋藥已成為冬令養生的時尚。祖國醫學有“冬藏精”、“積冬養陰”的理論,冬季進補可以滋養臟腑,培補正氣,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為來年的生活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冬令膏方進補擬“求和圖漸”,講究“平和”與“漸進”的效果,反對急功近利、追求速效,服后舒適為宗旨。
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平衡才能夠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陰陽失衡則疾病發生,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調整陰陽,利用藥物的偏勝之性,來糾正人體陰陽氣血的偏勝偏衰,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這是膏方施治的目的。
一料好的膏方,要做到開好方、配好藥、熬好膏,服好藥,才能達到養好神。視精氣神以神為貴的周端舉例說:眾所周知,阿膠是膏方用膏之首選。它不僅能起到收膏成型、矯味的作用,還具有滋陰補血,養陰添精之效。尤為重要的是,阿膠具有補血養血、養顏、抗衰老、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延年益壽的功效。
上海中醫藥大學周端教授特別強調,阿膠是用驢皮和水煉制的,之所以稱為阿膠,是因為出自山東的東阿縣。正是東阿縣的地下水決定了阿膠的品質和道地性。只有具“性趨下,清而重”之性的東阿縣地下水煉出的東阿阿膠滋補養生功效具有代表性。
膏方使用方法
以滋補強身為主的膏方應空腹服用,正如《本草經》曰:“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如果患者空腹服腸胃有不適感,可以在半空腹時服;有胃腸道疾病或脾胃功能欠佳以及病在下焦者,宜在飯前1小時服;有特殊治療效果的膏方應遵醫囑服用。
服用膏方時要“忌口 ”
• 服人參膏時忌服蘿卜;
• 哮喘病人宜忌蝦蟹腥味;
• 陽虛便溏畏寒,忌吃生冷食物;
• 陰虛便秘、潮熱,忌辛辣刺激性食品;
• 感冒發燒傷食,腹瀉等應暫時停服。
• 除以上較普遍的“忌口”外,因每料膏方的具體藥物組成不同,因此尚有不同要求的“忌口”,臨證處方時應詳問細究膏方藥物是否與所服其他中藥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具體應遵醫囑執行。
• 婦女在妊娠期間,用藥應注意妊娠禁忌進補膏方。
• 忌急于求成,反行其道。
追求療效不能急于一時。膏方是一種中藥劑型,有別于一般“補品”,緩圖起效是其特點之一。如果不堅持服用,急于求成,就達不到膏方養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和年老體弱之人,只要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可以不受“冬令進補”的局限,四季皆宜,堅持服用,必然起到恢復元氣、祛病延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