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從宋代起已成為成功人士的標簽
在朱熹的養生清單中,我們曾經談到,宋代朱熹勸其母“阿膠丹參之物,時以佐之”。目的是“延庚續壽”。但是在宋代,依然是“其井官封”,后果是“真膠極難得”。
在當時,這么難得的阿膠——普通人哪里吃的起阿膠,就算吃的起,又哪里買的到——朱熹朱圣人都能得到,而且還可以“時以佐之”,足見他果然是成功人士。
然而如果就因此把服食阿膠,認為是大宋朝時尚生活的元素,并不特別準確。準確的說,這樣的福分只是當時一小撮成功人士的標簽。
不過也有好消息。正是在宋代,阿膠的江湖地位開始大躍進,成為一小撮成功人士顯赫于人的貴重滋補品,只是這場大躍進的自然結果,而不是原因。
在此之前,我們曾經談到,唐代時牛皮依然可以入膠,但到了宋代,牛皮制成的阿膠已經被醫家輕蔑的認為不堪藥用,也就是自宋代起,驢皮壓倒牛皮,取得全面勝利,而牛皮膠則降為黃明膠。
其次,正是在宋元時期,出現了一個國家醫藥遍篡出版機構,名叫校正醫藥局。它的出現,對阿膠的認識與應用,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滋補功能成為總攬阿膠各種功能——補血、止血等的統稱。
最著名的評價是楊士瀛,他說“阿膠育神,人參益氣”,首次把阿膠與人參并列,而且位列在前。
我們無法知道當時朱熹之母服食阿膠的方法。但如果參考宋代校正醫藥局所推崇的方劑,尤其是《仁齋直指方》與〈圣濟總錄〉的記載,老年人服食阿膠以“延庚續壽”的方劑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膠蜜湯,一個是膠蔥湯。
膠蜜湯中,阿膠補血育神,滋陰潤燥,蜂蜜補氣,潤腸通便。一血一氣,一滋一滑,可以養血生津,延緩衰老。
至于膠蔥湯,阿膠甘平可以入肝經養血,復入腎經滋水,蔥辛溫,通脈回陽散陰寒之邪,補而不滯,共奏養血潤腸之功,
| 感動 | 同情 | 無聊 | 憤怒 | 搞笑 | 難過 | 高興 | 路過 |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