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年間的某一天,一隊人馬從長安出發,直奔山東東阿縣。帶隊的人是殺人如麻的大唐開國元勛尉遲恭,他的使命是封存阿城鎮的那口阿井,宣布自即日起,當地閑雜人等一律不得私啟井封,制造阿膠,否則殺無赦。只有官家才可以“啟封而取水”,目的是“熬膠進貢”。
上述場景來自唐代《元和郡縣治》。這是歷史記載中首次出現“其井官封”的煌煌上諭。
一個號稱愛民如子的盛世明君,為什么會壟斷阿井以獨享阿膠,而與民爭利?
時至今日,我們無法臆測唐太宗的真實動機。但從邏輯上來推論,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阿膠是好東西,而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是極品中的極品;第二,這種人間極品源出于東阿水系。
結論是,欲服用阿膠,必先“官封阿井”,才能予取予奪,快意人生。
這一點表明,至少在唐代,阿膠的滋補價值已經被上流社會高度認可,并成為特權階層自我標榜的奢侈享受。
成書于東漢末期的《神農本草經》,對唐代上流社會的阿膠消費時尚應當有推波助瀾的作用。書中對阿膠推崇備至,列為“本經上品”,并且語重心長地贊美道,“久服,輕身益氣”。
所謂“久服”,實際上就是當作一日不可離的滋補品了。
唐代上流社會因為“久服”阿膠而導致的最別開生面的事情,就是楊貴妃。全唐詩《宮詞補遺》卷五》有詩寫道“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認為楊貴妃之所以禍水,就是因為紅顏,之所以紅顏,就是因為“暗服阿膠”。
那么,唐代皇室貴族喜歡“久服”阿膠,為什么一定要“官封其井”呢?按照現代阿膠的定義,阿膠是驢皮熬制而成,與東阿水系何干?
答案是大有關系。自從“官封其井”后,唐代醫家陳藏器就哀嘆道,阿膠“人間用者多非真也。”
自唐太宗“官封其井”,歷代王朝紛紛效法壟斷阿膠。“人間用者多非真”的歷史,一直到明代的李時珍,也還在感嘆,人間“真膠極難得”。
換句話說,古代醫學家判斷阿膠的真偽,一個最重要的標準是看是否取水于阿井水系,而不是取決于驢皮質量。明代江南一帶用正宗驢皮制作的膠,則被當時醫家稱之為“驢皮膠”,認為與正宗阿膠有高下之別,不可混淆。
上一篇:第五十二回 除了補血,還能補液[ 01-30 ]
下一篇:第五十七回 萬變不離開其宗[ 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