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夏天的炎熱,終于迎來了涼爽的秋天,在這樣的黃金季節里,我們應該怎樣養生?秋三月內應于肺,和肺的關系最大,所以在人體的五臟中秋天重在養肺。
秋天養肺要會呼吸
肺主氣,所以養肺的第一要義就是要會呼吸。
胸式呼吸
方法:伸開雙臂,盡量擴張胸廓,然后大口吸氣,大口吐氣。
腹式呼吸
方法:把氣深吸到腹部,鼓起小腹,最后引氣沉于下丹田(在臍下3寸)。停頓幾秒鐘后,再把氣從鼻孔呼出。
秋天要潤肺
秋屬燥,肺為嬌臟,最怕燥,所以秋天最易肺燥陰虧,因而,秋天最需要潤肺。
肺燥津虧時常可見到:口干鼻干,干咳少痰。干咳甚至帶血絲,便秘,乏力、消瘦。
秋天肺燥不僅常與胃津虧并見,還常與腎陰不足并見,出現肺腎陰虛。癥狀有頭暈、腰酸、精少、帶下等癥,甚至出現五心煩熱。
藥用枸杞(3~5克)、麥冬(3~5克)泡水飲或服六味地黃丸或大補陰丸(熟地、龜甲、豬脊髓、知母等)。
清肺潤肺之“圣藥”:阿膠,入肺經,養肺陰,潤肺燥,能治療陰虛所導致的各類咳、喘、痰等證,并且對久咳及肺結核有著獨特療效。
《本草綱目》:阿膠,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
秋天多便秘
燥氣通于肺,肺與大腸關系最密切(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受到秋燥的傷害,肺津不能滋養大腸,就會形成津枯便秘。
1. 溫燥便秘多兼火
特點:口干、口臭、舌黃、尿黃、便干、便臭。
治療:清火潤腸,可用黃芩3~5克、麥冬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飲。
2. 涼燥便秘多夾寒
特點:口舌干燥,便干秘結,但無舌黃、尿黃等現象。
治療:可用麥冬5克、桔梗5克、貝母3克、甘草3克泡水服,或服麻子仁丸、五仁丸、麻仁潤物丸。
3. 脾肺中虛,無力排便
脾胃中虛,大腸傳送無力因而便秘。多發生于老年人及體弱者。
特點:可有氣弱無力,息喘音低,咳聲低,肛門下墜,便后虛弱無力,脈弱無力。
治療:可用人參3~5克、山藥30克、白術10克燉肉吃或服補中益氣丸。
秋季養生食譜推薦
阿膠麥冬粥
【原料】阿膠粉10克,麥冬門15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
1. 將麥冬門切碎,以冷開水搗絞取汁;
2. 將糯米加適量水煮粥,待粥煮熟時,放入阿膠粉、麥冬汁,邊煮邊攪勻,視粥稠膠化即可。
阿膠蘑菇湯
【原料】阿膠粉10克,鮮蘑菇、粟米各100克,精鹽、味精等調料各適量。
【做法】
1. 將蘑菇摘洗干凈,切片;
2. 阿膠粉放入鍋中,加水煮沸,保溫待用;
3. 粟米洗凈,放入砂鍋加適量水,按常法煮粥,待粟米將酥爛時,調入蘑菇片、阿膠液汁,攪勻,繼續用小火煮10分鐘,加精鹽、味精,拌勻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