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賞: 0 積分 提問于:2013-01-08 17:14:15 點擊數:
老年飲食應該關注哪些方面?
提問者: wangym - 試用期 [一級] 目前威脅中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各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卒中、惡性腫瘤、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癥。這些疾病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其中特別與膳食結構的不合理、營養素攝入的不平衡有著重要關系。
1、進食宜緩
老年人進食應該從容緩和,細嚼慢咽,這樣才有利于各種消化液的分泌,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避免吃飯速度過快。
2、進食宜樂
安靜愉快的情緒有利于消化,使食欲大增。反之,會影響食欲,妨礙消化功能。吃飯的時候生氣很容易得胃病,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
3、進食宜專
吃飯的時候,應該拋開各種瑣事,把注意力集中到美食上,享受食物帶來的快感和滿足感,這樣不僅有利于品嘗食物的味道,而且有助于消化吸收。
4、忌生冷
少吃或者不吃冷飲冷食,如雪糕、冰凍綠豆湯等。
5、忌辛辣
少吃或者不吃蔥、姜、辣椒、花椒、韭菜等,同時,要注意遠離煙酒。
6、忌油膩
少吃葷油、肥肉以及油煎炸食品、乳制品(奶、酥、酪)等。
7、忌發物
指能引起舊病復發、新病加重的食物,如腥、膻、辛辣等,還有一些特殊的食物,如蕎麥、豆芽、雞頭、鵝肉、鴨頭、香菜等。
8、忌黏滑
少吃糯米、大麥等黏滑面食品。
9、忌腥膻
少吃海產品、羊肉、狗肉等,這些食物偏溫性,易產熱,因此熱性體質,比如平時容易上火、口干、大便干燥者應該少吃,否則癥狀會加重。
10、減少食物中脂肪的攝入量
據對中年知識分子的膳食調查,發現熱能和蛋白質雖然已達到供給量(RDA)的標準,但脂肪占總熱量的比例超過30%(標準為20%~25%),脂肪的攝入過多,這就容易患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據上海市腫瘤研究所分析,20世紀90年代較20世紀80年代這些癌癥的發病率都有明顯上升。其原因與膳食結構中肉食的消化量上升、脂肪的攝入增加有重要的關系。
11、多吃新鮮蔬菜
從居民膳食調查中發現,β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和膳食纖維普遍攝入不足,這和吃黃綠色蔬菜少有關。黃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鈣和膳食纖維等,有利于預防上述疾病。
12、糧食不要太精白
精米白面使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和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13、菜肴不宜偏咸
根據一般膳食調查,平均每日用鹽量達13克左右,超過每人每日少于10克的用鹽標準,這就容易發生高血壓和胃癌。
14、不要偏食
對于身體很胖或者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少吃些油葷完全是應該的。而對大多數老年人來講,適當地進食些肉、魚和蛋類,不僅無損,反而有益。
15、便于消化,定時定量
老年人消化吸收機能低下,食物應盡量切碎煮爛。肉可作成肉糜,蔬菜應使用鮮嫩之品。油膩或油炸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多吃還會使攝入的脂肪過多,應加以節制。老年人尤其要避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不但會發生急性胃擴張、消化不良,還可能誘發急性胰腺炎、膽囊炎或膽結石、膽絞痛以及心肌梗塞等。應該采取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的進食方式。
16、“精”要適當,“粗”要適度
老年人多有牙齒松動或缺牙,或者有其他牙病,咀嚼困難。因此老年人常愛吃粗纖維少的和易于嚼細的食物。又由于受到"食不厭精"觀念的影響,總認為吃的愈精細,營養愈豐富,愈容易消化。這樣常常造成老年人便秘。所以應當強調老年人的飲食,既要照顧牙齒脫落、不能細嚼給消化造成不良影響的一方面,又要防止過分選用精細食物的偏向。適量吃一些含纖維素的食品。
17、合理飲水,酸堿平衡
老年人一般每天飲水量1500~2000毫升比較合適。但夜間睡前要少飲水,以免小便過多,影響睡眠。老年人常有腎動脈硬化,對體內酸堿平衡調節的儲備能力較差,若食物搭配不當,容易引起酸堿平衡失調。所以老年人的膳食中做好葷素搭配,做到酸堿平衡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