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最適宜的戶外運動——登山

在經歷了炎夏的悶熱后,秋季的涼爽讓人們倍感舒適,正是戶外運動的大好時機。選擇在這個時節鍛煉身體,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專家建議,登山是秋季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
一、登山的保健作用
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登山隨著高度在一定范圍內的上升,大氣中的氫離子和被稱作“空氣維生素”的負氧離子含量越來越多,加之氣壓降低,能促進人的生理功能發生一系列變化,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爬山時溫度變化較為明顯,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秋日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
登山是一種負重運動,膝關節承受了整個身體的重量,特別是在登上一級臺階關節還未伸直的情況下,又繼續登另一級臺階,膝關節一直處于半屈狀態,這會對關節造成較大的負擔。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登山的保健效果。

二、秋季登山有備而行
1、登山前準備
根據個人自身的身體狀況,選擇登山地點。登山時間盡量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山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來適應空氣的溫度。體質較弱或病后初愈。以及患有心血管病,如血壓較高、心臟病患者、冠狀動脈有供血障礙功能較差,頭暈、胸悶、心悸的老年人都不宜參加登山。
2、登山中注意事項
登山時,上身向前傾,彎腰屈腹,穩步踏地前進。途中如果出現氣喘、胸悶等癥狀時,不要勉強前進,可以在原地停歇,做10-15次深呼吸來緩解不適,直到呼吸恢復均勻后,再慢速前進。年老有病者宜量力而行。登山時不宜馬上脫得太多,應待身體發熱后,再脫下過多的衣服。
下山時,上身微微凸腹屈膝,重心稍向后移,步速宜緩慢,步幅小而穩妥。盡量避免在山中的冷風口逗留過長時間。以防身體著涼。
3、登山后要多喝水
秋季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后要多喝開水,多吃蘋果、梨、芝麻、乳類、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如有條件,在活動之前要適量飲用糖水,以防止低血糖,出現頭暈、出虛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應。
上一篇:立秋節氣飲食之百合冬瓜湯[ 08-07 ]
下一篇:秋天多喝蜂蜜少吃姜[ 08-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