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防疫節——七月七

農歷七月七牛郎織女相會的故事和乞巧的習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少部分人還知道它是古代的女節和道家的道德臘日,很少有人知道它還是一個傳統的初秋采藥防疫節。古時七月七,不僅有和端午一樣的采藥、制藥習俗,還有和端午一樣的喝菖蒲酒的習俗。直至今天,民間還保留著采藥、制藥的防疫習俗和沐發習俗。《古今圖書集成》錄《法天生意》說:“七日采麻花陰干為末,烏麻油浸,每夜擦上眉毛,脫落者立生。”“芙蓉葉可治腫,干為末醋調一味敷腫上,可消。”又云:“七日取百合根熟搗,新瓦器盛之,掛于屋內,陰干百日,拔白以此摻之,可生黑發。”又云:“是日取蜂窠中蜂蛹子一窠,陰干為末,用蜜調涂,可除面皯。”《常氏日抄》上也有很多七月七日采藥、制藥的記載。如“(七月)七日采蒺藜子陰干搗末,食后服,治眼失明”。又“七月七日采蓮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蓮實九分,陰干搗細,煉蜜為丸,服之令人不老”。《外臺秘要》上也有很多記載,如“七月七日采麻花,五月五日收麻葉,搗作炷圓,灸生瘰疬瘡上百壯,次烘胡桃松脂研敷即愈”。《本草綱目》也將七月七日作為采集某些藥物的最佳時期。如“七月七日取紫背浮萍,日干為末,入好酒消風散五兩,每服五錢,水煎頻飲,仍以煎湯洗浴……大風癘疾可愈”。還有許多書籍如《千金方》、《圖經本草》、《韋氏目錄》,《淮南子》、《養余月令》和許多地方志書均有七月七日采藥、制藥、治病的記載。
七月七日還有沐發的習俗,如《浙江志書•開化縣》載:“七夕童男女晨起,以木槿葉春水沐發。”《湖廣志書•攸縣》:“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七月七除沐發除穢防疫的習俗外,還有在這天淘井,使水清潔和早起汲新水等衛生習俗,這些在《福建志書•浦城縣》、《廣東省書•西寧縣》等地方志書上均有記載。
七月七還有像端午節一樣午時飲菖蒲酒的習俗。《常氏日錄》載:“七夕將午時,酒服曹蒲一二寸,飲酒不醉。”《千金方》也說:“七月其取菖蒲為末。酒服方寸,飲酒不醉,好事者服而驗之,久服聰明,忌鐵器。”
七月七日有這么多的防疫衛生習俗活動,所以說它是一個初秋的采藥防疫節。


